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顽疾,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患此病者约3000万人,我国目前需要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保守估计在700万,并且每年新发病人也不断增加。在临床接诊中,很多患者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认知还停留在“必须进行关节置换”的阶段。不可否认,人工置换关节作为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流方法之一,也确实为广大患者所熟知,但是股骨头坏死的置换术远非那么神奇,在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中是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
人工髋关节置换带来的局限性
1、年限短
根据理论研究,在临床中应用手术进行置换的患者一般只能用10-15年,甚至7-10年。而且大多数的人,做了第二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手术之后就不在适合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了。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小,后期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人的一生当中最大只能做两次置换手术。
2、易感染
股骨头坏死置换后感染发生率为2.1% ~10.3%。由于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数目庞大,故感染的病例也不计其数。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感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假体松动,手术失败。严重感染可导致患者瘫痪。
3、创伤大
患者痛苦多,手术后会留下大面积的伤疤。股骨头置换术创伤性较大,对于老人和小孩不能使用,置换股骨头技术含量高,位置稍有偏差,就容易造成疼痛,甚至终身残疾,易发生感染,神经损伤、脱位、假肢下沉,摆动断裂,并发症出现。
4、费用高
股骨头坏死手术置换手术,材料需要分进口的和国产的,进口的钛合金材料,单材料费在15万元左右,国产材料也在5-10万元左右,最多只能管10年左右。
5、神经损伤
股骨头手术后神经损伤临床症状是足下垂和小腿外侧麻痹以及血回流受阻发生肿胀,病程过久会继发缺血性小腿肌萎缩之症既为本病导致残疾的开始,其病情如在治疗其内得不到正确治疗,神经继发缺血性萎缩软化,此时既是神经移植其功能也未必能得到恢复,故致残率极高。
6、假体容易脱位
股骨头手术后脱位临床表现主要是假体规格过小、髋周围组织张力不足和肢体过度内收等。要避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脱位,除术中正确处理假体和恢复髋关节周围正常张力外,术后保持息患肢好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7、假肢下沉
股骨头手术后假肢下沉临床表现为假肢穿透好骨肢体导致行走困难疼痛,最终瘫痪在床无法动弹。
8、摆动断裂
股骨头手术后摆动断裂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行走或用力不当造成下肢股骨破裂,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重新换骨。
9、排斥现象
股骨头手术后排斥临床表现为植入假体对神经、骨髓刺激引发疼痛,产生排斥
关节置换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也一直倡导股骨头坏死患者切勿盲目置换,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及病史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对症治疗方法,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只治疗股骨头坏死单一病种,坚持专病专研专治,长期专研于股骨头坏死的“保髋”诊疗领域,做到“保髋”不“延髋”,能“延髋”不“置换”。
从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结果性治疗三方面进行,而这三方面仅依靠单一技术根本无法解决,需要多技术的综合保髋诊疗才能实现!
三大方面齐进行 实现保髋不置换
1、对因治疗——阻断坏死机制、恢复血运
骨坏死后的炎症刺激、组织粘连、水肿高压等直接导致髋部疼痛受限,而长期疼痛也会造成肌肉萎缩,进一步造成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走生活。因此,解决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保髋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基础的治疗。(常见技术有:微创针镜、钻孔减压、冲击波、生物祛炎等)
2、对症治疗—解除疼痛受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根源以及推动病情进展的关键。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股骨头血运,才能让健康骨不再继续坏死,从根源阻断病情发展,为后续修复创造有利条件!股骨头血运分外部动脉和内部静脉,其针对治疗也需分内外两部分进行。(常见技术有:微创融通、血液净化、高能聚焦冲击波等)
3、结果治疗——阻断塌陷机制、保髋不置换
保髋的最终目的是保住髋关节避免置换,而股骨头一旦塌陷严重将会丧失关节基本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最终将不可避免进行关节置换。所以防治塌陷是股骨头坏死保髋不置换的关键。塌陷防治的核心在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密度、直至长出新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