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对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改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界一直强调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其实质上就是对股骨头坏死病理转归的判断。塌陷使关节的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塌陷与临床症状有关;预防、纠正塌陷以及防止再塌陷能否成功?是直接关系保髋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最佳时机
大量临床现象表明,股骨头坏死在塌陷前绝大多数不发生疼痛,一旦发生疼痛,往往提示股骨头内已经出现了断裂(不稳定),甚至塌陷。对于塌陷后的疼痛原因如同股骨头内发生错位骨折似乎容易理解,而塌陷前发生疼痛的原因往往被认为是由于骨内高压所致。
此时MRI表现为坏死骨远端片状骨髓水肿,CT表现为股骨头内骨折,与塌陷后疼痛原理是一样的。确立这样认识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即对于有可能进一步塌陷的股骨头坏死,单纯钻孔减压不能改变病理进程,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甚至可能加快塌陷的发生。
因此,对于髋关节疼痛较重的坏死,X线片显示类似II期,须行MRI和CT检查,若出现骨髓水肿或头内骨折,提示股骨头内已经发生不稳定或塌陷。
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推测不稳定或塌陷发生的时间。因为疼痛往往是患者就诊的最初症状,但却不是疾病的早期,疼痛发生的原理类似关节内发生的错位骨折,最初的疼痛往往提示股骨头头内已发生不稳定(II期)或塌陷(III期),若头内严重不稳定,可出现静息痛,头内稳定性改善,疼痛则缓解。
所以,疼痛的缓解不一定是病情好转的迹象,只是反映稳定性改善,对这一点,往往给患者造成错觉,误认为病情好转,导致失去“保髋”治疗的最佳时机。
及时干预及时治疗及时得到康复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股骨头血供与人体其他骨头不一样,血管供应很细小,如果局部血运不良,就会引起骨细胞缺血与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等一系列病变的发生。
由于股骨头的供血动脉血管发生了堵塞,药物、营养始终不能到达病灶处,药效不能充分发挥或者作用很小;由于股骨头得不到营养供给,坏死的面积也进一步扩大,股骨头正常的新陈代谢无法恢复正常。因此,疏通血堵、恢复血供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在取得初步的胜利后要将敌人彻底消灭干净。
所以,在疏通血管的同时,要巩固取得的疗效,防止已经疏通的血管再次发生淤堵。修复疏通后的血管内壁,促进死骨吸收与新骨形成。同时结合架双拐行走和康复指导运动,从而提高股骨头的抗压能力。
股骨头坏死后,血管和组织的修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赢得这场战役,患者本人需要积极的心态和长期的坚持。